异物扔进食物,职业“假打”,是消费轨道的再创新。

不得不说,现在一些职业打假人是没有职业道德的。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三名男子利用这种方法多次作案,通过从超市购买罐头食品并装入头发等小异物,然后以“卫生问题”为由向超市索要高出商品价值数倍的赔偿,获利数千元。日前,深圳龙岗警方破获一起敲诈勒索案,依法拘留3名犯罪嫌疑人。

以上两张图来自南方都市报和深圳大事件。

这样的造假者“造假”以前也曾被媒体曝光过,但这次被敲诈的超市是盒马鲜生旗下的超市。

报道中有这样的记载:“据盒马鲜生深圳水贝店店长曹志介绍,2022年5月22日至2022年6月16日,盒马的多家门店,如深圳成家业店、聚福店、水贝店、1881店等。,发现有消费者购买商品后,到门店说商品有异物,进行‘索赔’。”

图片[1]-异物扔进食物,职业“假打”,是消费轨道的再创新。 - 反职业打假人网-反职业打假人网

如此高密度的持续打假,引起了生鲜电商的怀疑。通过追根溯源发现问题不在供应商。但7月份报警后,由于职业打假人打假的专业水平较高,直到11月份才锁定目标嫌疑人…所以其隐蔽性可见一斑。

好在商业环境不断优化,商家、警方、相关部门执迷不悟的追索,才让这么一点点“几千元”犯了罪,没有演变成破财消灾的无奈。

这也是现在一些职业打假人的坏习惯,他们在面对越来越靠谱的商品质量时,还在继续想靠造假发财。他们开始违背职业道德,把假的变成假的之后,就开始对很多商业生态进行恶性的暴击。此前如货到付款、郭超茶叶、三农电商等。他们都中毒了。

图片[2]-异物扔进食物,职业“假打”,是消费轨道的再创新。 - 反职业打假人网-反职业打假人网

他们的目标锁定了,现在往往是刚刚建立口碑,管理不规范的新消费赛道,从啄木鸟变成了拦路虎。

问题来了。为什么频繁拍盒马?

根据警方给出的信息,手法并不太有技术含量,而是“购买价格只有几元或十几元的简易包装的食用油、罐头、咸菜等商品,回家后,再放入头发、指甲、小标签、细绳、塑料等异物整理还原外包装”,然后到尚超“造假”。

但这种方法对于盒马鲜生等拓展线下门店的生鲜电商来说,确实效果不错,不仅因为生鲜电商是新消费赛道的黑马,更因为其强大的互联网基因成为了方便“打假”的漏洞。

换句话说,这些职业打假人不明智的战术抓住了生鲜电商的软肋:急需覆盖市场、扩大口碑的生鲜拳手,会用电商线下七天无理由退款的理念来替代。很有可能他们不会为小钱纠结,即使纠结,这样的小钱也不一定能入执法部门的法眼。再加上食品和制成品的区别,往往是非标品,安全问题更受消费者关注,也很有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类似的战术可能在很多生鲜电商上尝试过,屡试不爽。然而,高频的“打假”终于引起了警惕,被更多的正品商家、严肃的警察和事后挖出更多隐秘“打假”的媒体拉了出来,以避免这种伎俩泛滥,成为众多生鲜电商的信誉和扩张之痛,最终让真正的消费者难以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生鲜电商的便利。

“假打”的危害值得很多新消费赛道上的创业者警惕。不要让本该捍卫消费者权益的打假成为扼杀新消费创业者积极性的“打假”。

  

需要打假资料请添加微信:Li0dajia

 职业打假教程投诉假货举报合法索赔纠纷维权学习暴利偏门赚钱副业

  扫码加微信-中国职业打假网_12315打假维权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