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电市场分散,缺乏强势品牌引领。但是小家电行业的洗牌会越来越近,因为现在的市场不如前几年,小家电企业生存困难。那些没有竞争力,经常造假的小家电企业,未来几年可能会退出市场。”
《法治周末》记者关一萌
“疯狂小杨哥的活货破壁机属于组合电器,电机输入功率不到50%。其输入功率偏差受到组合电器的输入功率偏差的允许范围的约束。对比合肥质检院出具的检测报告和郑锦关伟出具的声明所附的中国检测的检测报告,可以证明送检产品也是不合格的。”11月26日,职业打假人王海发微博称。
已持续半个月的王海与网络名人主播“疯狂小杨哥”(以下简称小杨哥)的对峙仍在发酵。
此前,王海质疑小杨哥直播间销售的一款破壁机和一款礼品绞肉机存在伪标电量、虚假宣传等问题。随后几大机构出具检测报告为产品质量背书,王海对这些检测报告提出质疑,称“不可信”。
虽然王海和小杨哥的对决还没有定论,但对于家电行业来说,质疑家电能效和功率虚标由来已久。
“疯哥小杨”被仿冒。
11月12日,王海在微博中称,小杨哥销售的郑锦破壁机、绞肉机功率标注不实。“三羊直播间卖的绞肉机,功率300W,实际功率120W,破壁机300W,实际功率105W”,王海建议已购买的消费者要求退一赔三。当天,相关产品被下架。
11月15日,涉事品牌方电器公司发布声明称,其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并附有检测报告。同时电机功率和整个产品的额定功率是不同的概念。小杨哥也在微博中转发了声明文件,并在直播间暗指王海在蹭流量,他不准备给予过多回应。但王海对上述检测结果并不认可,并称声明所附的检测报告只是证明其以次充好。
郑锦生活电器有限公司全称为中山市郑锦生活电器有限公司,第三方企业信息查询平台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11月29日,经营范围包括家用电器研发、家用电器制造、家用电器销售、家用电器零配件销售。
11月17日,合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合肥质检院)出具的检验报告显示,委托方提交的郑锦破壁机样品合格。小杨哥又转发了这篇报道。王海质疑样本本身。11月21日,王海发文称,小杨哥送检的300W电机规格破壁机也不合格,检测报告不实。他已经向合肥质检院反映了。
合肥质检院表示对出具的检测报告负责。另一家检测机构威凯也表示,该认证真实有效。
王海表示,样品没有说服力,团队会收集消费者的产品进行集中检验。王海也在微博中发文,称检测机构的虚假报告非常普遍。他转发了此前深圳市场监管局的调查:全市随机抽查57家电子电气检测机构,其中40家存在违法行为。
到目前为止,这一事件并未落下帷幕,涉及多方的“争论”仍在继续。
一位前直播电商从业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大部分网络名人主播的直播投放合作中,出于检测成本的考虑,品牌产品的检测一般不会细化到电量的层面。
专家表示,小家电是虚拟标签的重灾区。
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的投诉中搜索关键词“虚标功率”,有141个结果,投诉案例涉及的品类也是五花八门,从绞肉机、鱼缸到空调、洗车机,应有尽有。
据媒体报道,“向高层汇报权力”只是虚假标注权力的案例之一。为了让产品的能耗看起来更“绿色”,有些产品还会“向小报报电”。比如有媒体报道奥克斯空调因虚假标注功率被罚10万。
“在权力问题上,存在一些灰色地带。”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指出,家电行业不仅存在能效虚标,还存在很多其他虚标。“比如冰箱标注容积是500升,实际容积只有480升;电视的尺寸是65英寸,但也可能不到60英寸。”
刘步尘透露,2010年左右,家电产品的假标最为严重。“原因是当年家电执行新能效标准。比如一台空调的能效本来就是一级能效。新标准实施后,原来的一级能效变成了三级能效。企业要在一夜之间大幅提升技术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很多企业都存在伪标的问题。”
同时他也表示,近年来家电虚标的情况已经少了很多,整体行业已经比较规范,但小家电仍然是重灾区。
中消协发布的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分析显示,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量以10.8万件居首。其中,电风扇、吸尘器、电暖器、加湿器等小家电的投诉较多。都因为小家电的举证难、鉴定难、维权成本高而显得尤为突出。
据业内人士透露,小家电虚标功率在业内比较普遍,虚标功率相当于夸大了实际功率。消费者也很难发现虚功率标准的问题,因为测量功率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
刘步尘进一步分析说,中国小家电的市场情况不同于家用电器。“因为大家电的市场结构比较稳定,比如说空调、电视,大家都能想到几个知名品牌,但是说到小家电,就不清楚哪个品牌更厉害了。中国有30多万家小家电企业,大部分都是不知名的品牌,存在于三四级市场和边缘市场。这些小家电企业竞争力不够”。
这种小家电企业如何生存?
刘步尘解释,第一,在低端市场、农村市场、边缘市场寻找生存机会;二是为他人承包。
“小家电企业普遍焦虑。当企业处于焦虑状态时,很容易出现不理智的做法,比如虚假标签、以次充好等。”告诉刘步尘《法治周末》记者,“小家电行业不是很规范,小家电企业太多。在监测和监督方面,总会有漏网之鱼。”
小家电行业将面临洗牌
2021年初,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人大代表董明珠前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加强家电市场监管”的相关建议作出答复:将加强家电监管,加强家电市场专项治理,做好家电强制认证监管工作,对不符合认证要求的产品坚决不予发证,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董明珠提交的提案中提到,由于家用电器能效标准的鉴定涉及非常专业的领域,且成本较高,一般消费者只能从产品外观所贴的能效标识和证书来判断产品的性能和资质。在缺乏市场监管的情况下,一旦产品的能效标识或证书出现虚假标注,就无法识别市场上流通的电器产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这些情况使得非法家电企业生产和销售不合格产品。这些企业在牟取暴利的同时,也侵犯了消费者的利益和诚信企业的合法权益,践踏了家电国家质量标准,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家电虚假标签的本质是通过虚假的标签信息欺骗和误导消费者,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如果厂家故意通过虚假信息欺骗和误导消费者,这种行为很可能构成欺诈。一旦构成欺诈,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三倍赔偿,赔偿金额不足500元的,按照500元计算。”
陈音江建议,如果是无需检测就能直观发现的明显虚假标记问题,消费者可以保存相关证据,直接与商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消费者可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要求调解。如果解决不了,还可以通过申请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是有些不是很直观的通过收集到的证据来证明是贴假标签的家电,还是要经过专业的检测机构来确定是否贴假标签,是否有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可以与商家一起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鉴定。如果商家不配合,消费者可以向消协和监管部门投诉,请求监管部门和消协委托检测。”陈音江补充道。
在刘步尘看来,小家电行业的假标问题可能很难根治。
“小家电市场分散,缺乏强势品牌引领。但是小家电行业的洗牌会越来越近,因为现在的市场不如前几年,小家电企业生存困难。那些没有竞争力,经常造假的小家电企业,未来几年可能会退出市场。”刘步尘说。
需要打假资料请添加微信:Li0dajia
职业打假教程投诉假货举报合法索赔纠纷维权学习暴利偏门赚钱副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