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投诉举报打假行为规避店铺被打假风险

职业投诉举报打假行为规避店铺被打假风险

“ 职业投诉举报 应对方法

什么是职业打假人?

购买或消费假冒伪劣或不合格产品或服务后,依法获得惩罚性赔偿,并以此赔偿收入为主要业务收入来源的职业活动。

但出于“营利”的目的,原本正义的行为就会变得“不正常”。

比如,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打假人开始变得“极端”,通过虚假诉讼、故意栽赃、恶意差评等方式向商家索赔,导致“打假”变“假”。

近年来,电商平台风起云涌,“带货直播”成为大势所趋。

“职业打假人”也将目光从实体店转向了网购。

打假打什么

现在职业打假人大多数是针对商品品质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投诉举报。主要为以下三点:

假货

虚假宣传

不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再通过购买商品套话、收到商品录像等方式进行证据链条的完善,再协商私了,或投诉工商局等相关部门。

如何应对打假人

相关部门举措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关于引导和规范职业打假行为的规范》,

明确表示“除食品和药品之外,将逐步限制职业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为”。

根据裁判文书网公开的有关案例显示,近两年职业打假人的败诉判决越来越多。

法院在庭审过程中,开始关注“职业打假人”的身份,法官会询问原告是否为“职业打假人”。即便原告回答“不是”,被告一方的律师也会拿出证据证明原告职业打假人的身份。法院经审理认定原告一方系职业打假人的,一般不会支持原告“十倍赔偿”的诉求

在相关案件中,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在购买商品时全程录音录像,在购买后迅速起诉提起赔偿,不同于一般的消费者。因此驳回原告“十倍赔偿”的诉讼请求。

职业投诉举报的认定

从以下方面综合考虑:

  1. 购买商品(包括服务,下同)是否明显超出合理消费数量;
  2. 是否属于“知假买假”“即买即退”;
  3. 是否在购买过程中全程录像或有公证处人员到场陪同;
  4. 在投诉举报时是否明确表示“因生活消费需要购买”;
  5. 是否多人同一时间或短时间内以相同相似情形举报同一对象;
  6. 是否一次发起多项投诉举报;
  7. 是否明确索取举报奖励或高额赔偿金;
  8. 是否是同一联系电话、联系地址或联系地址在同一区域;
  9. 是否借用其他人名义进行投诉举报;
  10. 行为人投诉举报的数量、相关行政复议和诉讼的数量;
  11. 其他可合理认为以牟利为目的的因素。

商家自检日常

1、检查产品链接中有没有非极限的违禁词。这是最容易被职业打假人关注的点。具体违禁词可点击该文章《天猫、抖音、唯品会、京东违规禁用词整理,全!!!》;

2、检查图片。无论是主图还是详情页所描述的内容是否符合实际商品情况;

3、检查产品质量和是否售假。在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量地对店铺商品做商品检测。

不仅更了解商品品质,也可以在遇到投诉、举报,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避免因检测项目多,申诉时效短而无法申诉的情况。

4、检查产品页面描述是否和产品相同。比如进口产品没有中文标签。

职业投诉举报打假行为规避店铺被打假风险

商家在面对职业打假时,根本的方法就是做好商品自检工作,可在商品链接上架前,通过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商品质量,从而进一步规避店铺被打假风险。

  

需要打假资料请添加微信:Li0dajia

 职业打假教程投诉假货举报合法索赔纠纷维权学习暴利偏门赚钱副业

  扫码加微信-中国职业打假网_12315打假维权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