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车吗?两单回本。”
老A连续三天劝我拜他为师,前提是要缴纳学费。“教‘吃货’288元,教赔偿388元,两个一起学,只要588元。”
老A做职业打假人两年半,拥有一个100多人的打假群。他每天“工作”2-4个小时,靠在淘宝、拼多多、京东等平台下单,再通过“只退款、不退货(即吃货)”、“捞淘宝优惠券”、“获取卖家赔偿金”等方式“赚钱”,收入比正职工资高出几倍。
在某社交平台上,老A这样的人数以万计。刚刚过去的双11,有人趁商家做活动,钻空子,日收入是平时的两倍。

一个多月来,我们潜伏在十几个打假群里,发现近两年,职业打假人团队出现了新的变化:
1、00后成打假人主力;
2、打假人行动更谨慎、专业;
3、“打假战场”扩大了,已蔓延到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多个购物平台,区块链也是他们“钻空子”的领域。
“我们在为民除害。”一个群公告里写着。尽管这种“正义”背后,是打假人扭曲的道德自洽,浸染了无数卖家的血泪。
灰色产业链
老A除了管理自己的群,也会混迹在别的群里,包括在圈内小有名气的“神秘人。”
网名叫“神秘人”的男孩今年才19岁,他创建了8个群。群人数多的近2000,少的也有几百人。每天下午,是群最活跃的时候,在线人数能超过1500人。

有的群专门提供能“攻克”的淘宝链接,有的群教大家怎么让卖家乖乖赔钱,有些群供大家交流经验,分享“战利品”。他还有一个“组织群”,里面都是他的团队成员,成员大多和“神秘人”年纪差不多,要么早早辍学,要么还在念书。
在群里待了一个多月,我们发现,不同组织的打假群,都已形成闭环。团队各司其职,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打假链路。
以“神秘人”的群为例,有人负责搜集法律知识,整理打假技巧与话术。然后发到群文件供大家学习,从《打假小白必看》、《赔偿思路与协商技巧》,到《广告法培训资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几十个文件,足以让一个小白“成功入门”。
担心有人看不懂文字版攻略,“神秘人”定期会在群里直播,用具体的“成功案例”,手把手教群员面对不同的状况,要如何解决,不同店铺应该怎么“下车”。
搞懂基础知识后,团队还有人负责在淘宝搜罗链接,涵盖食品、服装、化妆品、电子产品等类目。每天1-2次,成员将100多个产品链接,一次性甩到各个群里。一个链接,背后便是一家淘宝店,同时在线的几千人饿狼扑食般蜂拥而上,对淘宝店的影响犹如蝗虫过境。
“几十个人一个链接,店铺死定了。”群里的“枪神”提醒我,“链接发出来别傻了,要赶紧上,等大家都上了,你再上就晚了。”
“上手只需要几天时间。”枪神说,他在饭店厨房工作,上个月,他第一次尝试利用群里的方法,在淘宝“捞”到了几件衣服。“挺简单的,要不是没钱,谁想干这个。”
尝到了甜头之后,他每天在群里蹲守链接。“内裤、袜子、秋衣秋裤、保暖靴,这个冬天不怕冷了。”
剩余用不着的东西,枪神卖给了群里的一个回收商。打假人“吃”掉的货,大多不是为了自己用,而是为了转手套现。
我联系上回收商时,他表示最近在大量收购男装,“你去淘宝捞几件棒球服,一件我出80-120元。其他质量好的货,按原价的4折收。”

他并不是职业打假人,只常年混迹在打假群,收购别人打假得来的产品。
他有自己的一套收购规则:口红最不值钱,标价100多元的口红,他只出20-30元;服装以质量定价,羽绒服最贵,T恤最便宜;品牌不重要,因为大多是假货;他还强调,“这是我和你之间的转让交易,你的‘吃货’过程,与我无关”。
被问到收购的货品将流向何处时,他冷漠地回应道:“别管。”
冰山之下
3年前,《卖家》曾发布打假人调查系列文章。分析过职业打假人的人群特性及打假思路。当时,每个打假群里,都有大量活跃群员,高峰时一分钟不进群,就会错过99+消息。
资深“老鸟”在群里狂刷收徒信息,还有人以伪造鉴定书为生,不论是正规商品,还是假货、违规商品,他们豪言都能“成功下车”。
群员热衷炫耀自己的“成果”:晒自己收获的商品、支付宝进账截图、淘宝卖家求放过的聊天记录……
打假群像个热闹的集市,挤满了一群肾上腺素飙升的亡命之徒,其显露的一切,都能用嚣张、疯狂来形容,足以刷新三观。很多打假群的群头像里,都写着“退遍全网,淘宝是我家”、“让淘宝卖家掉眼泪”等字样。
三年后,我们曾经潜入的大部分打假群,都已解散。当时圈内的90后打假名人“阿太”、“小董”也早已不见踪影。
原因无从得知,但从近期的调查来看,大部分1000人以上的打假群,00后群员占比都超过了50%。这和该社交平台的用户人群有关,但不可否认,职业打假人正在年轻化。
并且,大多群员都被禁止发言,群头像不再明目张胆的要让淘宝卖家掉眼泪,只有群主定期发放的链接,提醒大家“有问题私信”。单独成立的交流群里,也不见四处张贴的鉴定书制作广告、收徒信息。
打假群看起来更“干净”了,然而冰山之下,却暗流涌动。

我以拜师为由,联系上了几个“老鸟”。和老A聊了一段时间后,我询问他是否能“打真货”,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我打回来自己用的,都是真货,这两年,打真货需要冒险,也要本金。”
其实,打假人很多时候针对的,恰恰就是真货。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规定,化妆品、食品包装必须标注全成分,进口化妆品、食品必须贴上中文标签。然而也存在一些品牌,在标注成分上有缺漏,尤其是食品为甚。那些将国外药店、商场当做进货渠道的化妆品卖家,则经常以没有中文标签为由,被打假人盯上。
“赔偿”仍然是最受欢迎,但也有难度大、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项目”。枪神跟着他的师傅找人“造”了一份鉴定书,将拼多多一家卖家具柜子的商家投诉了,“轻轻松松赚了2000。”他很得意,“厨房上班才多少钱。”
他们在惩恶扬善吗?
第一次行动前,枪神曾花了88元,拜了一个师傅,对方教他基础操作,并帮他找好了链接。成功“下车”后,枪神觉得这88元花得挺值的,“自己琢磨可能要花好多天。”
他准备等自己摸熟了,也去收徒,这是大部分打假“老鸟“都会做的事情。
老A一共带过十几个徒弟,单算学费,他就赚了大几千元。混在打假圈,只要是勤快的人,都不会缺钱。他声称带过一个16岁的高中生,对方“上手快,挣了4000多块钱,完了去旅游了。”他觉得这是个吹牛的模板。
有一次,一个打假人分享了他的支付宝进账截图,这是他为打假专门设置的账户。账户显示月入10多万,这或许还不包括他“吃”到的货。他平时在群里收徒,也会给群员提供淘宝账号,以此来赚钱。
也有人用“分成“的形式赚钱。一个叫”祖师爷“的人,在打假圈的名气也不小。几个打假群里,甚至出现了和他一样头像、网名差不多的山寨“祖师爷”。
他不仅办了线上培训班,还可以免费带徒弟,等徒弟拿到了赔偿金,他抽取50%的提成。
“祖师爷”自认是正直的打假人,经常在QQ空间转发打假人伸张正义的新闻。有事没事,还会和朋友坐在一起,畅谈打假市场的前景。
但是,他的行为,真的是在惩恶行善吗?我们找到了淘宝教育认证讲师、电商行业律师刘奕岑,了解国家在职业打假上的相关法规。
职业打假,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购买商品,以商品存在瑕疵,或违反法律法规、产品质量标准等为理由,对商家进行投诉、举报、起诉,最终进行牟利。
“从判例来看,如果认为打假人并非真实消费者,起诉是为了牟利,就无法获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刘律师说,也有相关法规规定,会逐渐限制,除食品药品外的职业打假人。“如果不是因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不受理其投诉。”
资深打假人王海曾在他的微博里,鄙视那些对合法或瑕疵商家进行群体攻击的打假人。
需要打假资料请添加微信:Li0dajia
职业打假教程投诉假货举报合法索赔纠纷维权学习暴利偏门赚钱副业
